(本文摘自 橘世代|文/陳珮珊)
成為人生的中高年級學長姐之後,你是否仍想追夢,甚至還想將第三人生設計成「斜槓」模式,活出精彩。但別忘了,邁步前要先將蓄積健康的行動電源充飽,才能有源源不絕的電力逐夢踏實。
隨著台灣醫療水準提升、食品安全重視、生活品質提高及運動風氣盛行,近十年來國人平均壽命已由79.2歲升至81.3歲,老後生活變得越來越長,除了含飴弄孫、跟老朋友旅遊,日子還能怎麼過?
約莫從2016年起,歐美興起「第三人生」風潮,意即不是第一人生的求學階段、也卸下養家、扶養子女重擔的第二人生,第三人生重新回歸以自己為核心,該是隨心所欲做以前沒做到的事情。
北醫高齡營養研究中心主任楊素卿博士說,50+輕熟齡與65+後熟齡,面對的生活型態跟壓力不同,因此需要的營養也不一樣。圖/聯合新聞網資料庫
然而,熟齡追夢除了熱情,也需要健康支援,而健康往往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。
北醫高齡營養研究中心主任楊素卿博士提到,現代比起從前,天然食材及加工食品的種類更多,民眾獲取養生資訊的能力也更強,其實應該更易做到飲食均衡,但關鍵時常在於「選擇了什麼?」。
根據2013∼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,我國65歲以上長者每日飲食中六大類食物攝取不均衡,飯吃得比菜多、奶類嚴重不足、蔬菜及水果缺乏、油脂偏低及不常吃堅果。而且,奶類跟蔬菜水果類攝取不足,也會造成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與跟膳食纖維的攝取量降低。
「面對的生活型態跟壓力不同,使得50歲以上的輕熟齡與65歲以上的後熟齡,重視的營養狀態又不同。」楊素卿舉例,像輕熟齡處在「上有高堂下有小孩」狀態,較易產生肥胖與三高等代謝症候群。
如果這時採取不吃澱粉類,或激烈斷食、生酮飲食來控制體重,反而導致飲食不均,有損健康又達不到減重目的。楊素卿解釋說,肥胖需要的是降低熱量飲食,高血壓需要低鈉飲食,高血脂及糖尿病應注意油脂、澱粉跟精緻糖類攝取。
至於後熟齡長者會發生的營養問題,楊素卿指出,有些為了養生,很多東西不敢吃,反而導致營養不良、肌少症及骨質疏鬆症。有些則是牙口不好或咀嚼及吞嚥能力退化,導致攝食量下降或轉為偏重食用澱粉類,得特別注意蛋白質與熱量攝取。